2025年10月14-17日,由437必赢会员中心承办的第十三届国际植物激素乙烯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园艺作物成熟衰老调控与采后生物学青年学术会议在四川成都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四川大学、四川省微生物学会、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开花结果衰老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437必赢会员中心、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办,中国园艺学会采后科学与技术分会、四川省植物学会、Horticulture Research期刊、Plant Hormones期刊、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协办,是2025年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一流学术活动”培育示范项目之一。
会议吸引了来自中国、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以色列等10余个国家的360余名专家学者现场参会,同时通过天府科技云平台进行线上同步直播,累计观看人数突破10万人次,体现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力与公众参与度。

开幕式由大会主席、437必赢会员中心刘明春教授主持,四川大学科研院副院长武梅和四川省科协副主席徐勇等领导出席并致辞。


随后,英国诺丁汉大学Don Grierson院士、法国图卢兹大学Mondher Bouzayen院士、比利时根特大学Dominique Van Der Straeten院士、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Georg Groth教授、南开大学王宁宁教授等国际知名专家,围绕乙烯合成、信号转导及其调控机制等前沿议题作了精彩的大会特邀报告。





除主会场和分会场报告外,会议还设置墙报展示、论文集等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征集了50余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展示30余项优秀科研成果。会议还形成了产业发展报告与政策建议,助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本次会议汇聚了众多高层次人才,包括多位国内外院士、杰出科学家、各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科研一线的青年科技人才构成了参会主力,占比达到60%,展现出我国在该领域雄厚的人才储备与科研活力。
作为乙烯研究与采后生物学领域的重要国际交流平台,本次会议促进了基础研究与应用实践的深度融合,聚焦乙烯生物合成、采后生理调控、智能保鲜技术等关键方向,致力于构建“学术—产业—区域”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网络,助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与粮食安全保障。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也为青年学者成长搭建了高水平平台,进一步提升了四川大学在植物学领域的国际影响力。